一生與科研為伴
李政道 教授

為人低調的李政道教授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他早於1957年,在年僅31歲時便與楊振寧因發現宇稱不守恒定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歷史上首次有華裔科學家獲得此獎。

獲獎至今的五十多年來,李政道教授一直醉心於物理學研究,除了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高能粒子物理範疇之外,還廣泛涉及天體物理、流體力學、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廣義相對論等領域,當中確立了不少具開創性和里程碑性質的學術成就。 於2006這一年中,就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六篇學術論文,研究的都是目前理論物理界的前沿問題,如黑洞、暗物質、中微子等。另外,他數十年來為中國科技發展與教育所付出的心血與努力,亦教人津津樂道。

研究就是生活

李政道教授認為讓他真正踏上成功之路的是後天的努力,他曾說︰「科學研究就像呼吸一樣重要,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對我而言,研究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研究。」即使李政道教授已年屆八十多歲也絲毫未減對科學的熱誠,更以「隨時工作」的生活方式為樂,他笑說當做研究做得累了就睡上兩三個小時,然後起來接著做,有時甚至為專心作物理推演而拔掉家中電話線,現時他每天仍要「生產」出十幾頁手稿,而「累則睡,醒則幹!」已成了李政道教授的口頭禪。因此著名科學家朱光亞、周光召均對李政道教授有高度評價,「耄耋之年,他仍在挑戰物理。這樣的年齡還能有如此科學成果,在科學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對李政道教授來說,科學研究的路是自己開拓的,結果又是別人過去沒有得到的。他對於自己的每一項研究都是從基本的原理和假定出發,再從中推出所有必要的公式,至於別人的工作,他則著重了解其中的未知與未能解決之處,並常以別人尚不知或不能解決的難題作為自己新的研究方向,所以當他一旦進入一個領域,便能不受已有方法的束縛,常常很快得到別人沒有的結果。

推動科技教育

李政道教授在醉心物理學研究的同時,也不忘每年花約三分之一時間推動和發展中國科技事業和文化教育事業,他說:「只要能給中國培養出高水平的人才,我個人作些犧牲是值得的。」

自1970年代開始,當李政道教授得知祖國面臨科技人才斷檔的嚴重危機後,便決心回國推動物理學和科技教育事業的發展。李政道教授意識到要培養科研人才必先為這批年輕學者創造系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特別是讓他們能到美國世界第一流的研究院和大學作系統學習,這促使了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的推行,為優秀的本科畢業生提供赴美攻讀物理學博士的獎學金。另外,他也強調科學人才必須從小培養,所以向毛澤東主席建議在中國科技大學開設「少年班」。而他籌劃建成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更成為中國發展高能物理的關鍵性一步。隨後他又建議設立博士後制度和建立國家自然基金委,使中國完成了兩項重要的基本制度的建立,得益久遠。他還在北京創建了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等學術機構,以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為促進中國科學和教育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後來李政道教授更為了紀念夫人,用了畢生積蓄設立「秦惠莙——李政道基金」和蘇州李政道獎學金、甘肅省的李政道獎學金等,以激勵年輕人的成長。

獲得獎項:
1957 諾貝爾物理獎
1957 愛因斯坦科學獎
1969 法國國家學院G. Bude獎章
1977 法國國家學院G. Bude獎章
1979 伽利略獎章
1986 義大利最高騎士勳章
1994 和平科學獎
1995 中國國際合作獎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為李政道星
1997 紐約市科學獎
1999 教皇保羅獎章
1999 義大利政府內政部獎章
2000 紐約科學院獎
2007 日本旭日重光章


名譽學位
1958 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博士
1969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博士
1978 紐約市立大學科學博士
1982 義大利比薩,高等師範學院物理學博士
1984 Bard學院科學博士
1985 北京大學科學博士
1986 美國Drexel大學文學博士
1988 義大利Bologna大學科學博士
1990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博士
1991 美國Adelphi大學科學博士
1992 日本築波大學科學博士
1994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科學博士
2006 英國諾丁漢大學科學博士


榮譽稱號
2009 紐約市誕生四百周年四百名人
2009 新中國60年最有影響的十位海外專家


工作簡歷
1950 芝加哥大學天文系助理研究員
1950-51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員和講師
1951-53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員
1953-55 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
1955-56 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
1956-60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1960-62 哥倫比亞大學兼職教授
1960-63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 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
1963-64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1964-84 哥倫比亞大學費米物理講座教授
1984-今 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
1986-今 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CCAST, WL)主任
1986-今 北京現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學)
1988-今 浙江現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學)
1997-2003 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今 RIKEN-BNL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24-2025